宙斯 发表于 2017-6-6 11:13

档案馆服务民生 做百姓的“小助手”和“贴心人”

  贫困户需要办理扶贫小额信贷时,发现结婚证不见了;两个村委因为山林权属问题纠纷不断,政府部门不得已,急需相关材料证明,几十年前当过村干部,符合条件可以享受一定的养老补助,却无法找到当初的任职文件……这些棘手的问题,一度令老百姓内心如焚,却基本能在钟山县档案馆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这是该县档案馆不断优化档案利用查阅工作,热忱为老百姓服务的结果。  一、“馆藏档案”是百姓解决问题的“小能手” (一)婚姻档案保管好 服务精准扶贫效果佳  2017年2月23日下午,在瑟瑟的寒风中,钟山县档案馆接待了一对风尘仆仆的中年夫妇。他们神情疲惫,满身困乏,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经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询问,弄清了原委。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小额信贷,是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利息高的新途径,为产业扶贫引来源源“金融活水”。而来自燕塘的贫困户岑某,符合扶贫小额信贷的条件。在办理贷款时,岑某所有手续已经齐全,但是不能提供婚姻关系证明,而他的结婚证书早就因为保管不善遗失了。为此,岑某相当的苦恼,他多方奔波寻找才知道,只要能找到当年婚姻登记时的结婚证存根,就可以快速补办结婚证。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钟山县档案馆查找当年的结婚证存根。工作人员快速在档案系统检索,找到了他的结婚证存根。  当岑某拿到盖好章的结婚证存根复印件时,满脸的疲惫一扫而空,他高兴地连声感谢工作人员:“真是感谢你们啊,我原来以为找不到这个档案了,还想着,找不到就不办信贷了,现在好了,我可以去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啦!” (二)多年山林纠纷,档案一朝解决  近段时间,平桂区羊头镇木园寨与马宗岩村因为两村交界处的山林权属发生矛盾纠纷,令当地政府部门头疼不已。双方都认为山林应该归自己的村委所有,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加上持有的证据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协调陷入了疆局。  羊头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得知,这起山林纠纷案在1987年就已经开始,如今兜兜转转,纠纷再次摆上台面。经过羊头镇林业站调解,木园寨与马宗岩村同意面对历史实事,以山林档案为依据,而当年的档案存放在钟山县档案馆。于是,纠纷双方代表同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钟山县档案馆,查出了当年山林纠纷的调解记录和原始笔录。根据这份山林档案并结合山林现实情况,双方均表示愿意服从档案实事依据和现实情况。就这样,一起多年悬而未决的山林纠纷一朝得到化解。  近年来,这些场景在钟山县档案馆时有出现,群众越来越懂得了档案利用的好处。这也是县档案馆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和参考资料,真心发挥了查档“小助手”的作用。 (三)档案造福村干部,泛黄文件帮忙计算工龄  2017年3月21日,来自清塘的张某行色匆匆地来到钟山县档案馆求助。希望能够找到当年担任村干部的证明材料。  张某快要退休了,却得知只有找到当年担任村干部的凭证才能计算工龄。听到这个消息他急坏了,四处寻找都找不到任何凭证,心里万分焦急,几乎夜不能寐。一天无意中听说钟山县档案馆或许会有这些材料,于是,他清晨就踏上了开往钟山县城的班车,抱着试试看地心情向工作人员咨询。  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为他倒上热茶,并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检索张某的姓名,遗憾的是并没有检索到他所需要的资料。张某一听,满脸失落。工作人员连忙安慰他,告诉他还可以进行纸质目录的检索。  经过一番细心查找,终于在1977年的纸质目录里找到了泛黄的文件,张某的名字赫然在列。拿着上了年份的文件,张某感慨连连:“想不到还能找到!我就是1977年在村委担任文书的,如果找不到这份档案我就计算不了工龄了,真的是太高兴了,感谢,感谢呀!”  二、“优质服务”是百姓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以前,来档案馆查询档案大多数是组织、人事部门。这几年普通群众来查阅档案的次数逐年增多,档案利用则是民生档案居多,而不是文书档案。”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随着群众档案意识的提高,越来越重视档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群众遇到了工龄认定、婚姻状况、知青下乡、独生子女证、林地纠纷等问题,几乎都能想到来县档案馆查档解决。针对这些情况,县档案馆优化档案查询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一方面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利用信息化为群众查档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另一方面抓好优质服务,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始终做到耐心倾听、仔细询问,以人性化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县档案馆共接待查阅利用群众300人次,提供档案502卷次,利用档案621件次。充分发挥了档案公共服务效能,真正做到群众排忧解难的“小助手”和“贴心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档案馆服务民生 做百姓的“小助手”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