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山茶叶深加工 绿了山头富了农民
炎炎夏季,烈日灼灼。在钟山县清塘镇五权村,凉风习习,风景秀美。青山环抱之处,清凉的溪水绕村而过;水雾缭绕之外,朵朵白云触手可及。如今的五权村,平均海拔高达1000米的雷电山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茶叶基地,小小村落溢满茶香。悠悠茶香散发地,就在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茶厂的建成投产,得益于该县在开展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实现的嬗变,通过依托五权村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基地优势,主动引进桂林茶研所作为技术合作单位,引导扶持农民开展雷电山特色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究,走出了一条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加工生产的新路子。 常言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山好水出好茶,但早些年,雷电山茶叶却鲜为人知。尽管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种茶,但长期以来,种茶却难以致富。今年以来,供销社围绕“产业富民”战略,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促进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今年3月份,随着一批价值20余万的自动化炒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雷电山茶叶厂正式建成试产。“以前我们都是手工炒茶,粗糙加工,每斤茶叶最多卖到120元,有了炒茶机后,茶叶卖相也好了,现在每斤至少卖到500元”,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莫照斌感慨地说。据了解,过去,五权村茶叶“小散乱”特点明显,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品牌效应、销售渠道,茶农们要么卖茶青,要么手工粗制成品茶,几乎卖不了好价钱。县供销社全面了解了五权村的情况后,2016年率先从产业基础比较好的茶叶加工抓起,只有深加工才能破解“小散乱”的难题,在秉承种茶传统的基础中,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有了雷电山茶叶的统一品牌后,我们不仅可以参加区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做进一步推广,扩宽茶叶销售渠道”,据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刘庆有介绍,走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建茶叶加工厂,不仅是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茶叶种植、加工、色选、包装、销售的产业链,也使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贫困户变员工,由此开创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天地。该村“农民种茶是在帮别人赚钱”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茶叶产品的质量提升后,销量也不愁了,小小茶叶正形成新的发展气候,让农民富了起来。雷电山茶叶走俏,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年也纷纷回家加入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种茶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目前,五权村茶园种植面积达500亩,辐射带动周边两安龙窝村茶叶种植户共200多户,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农户年平均增收3000元。 据悉,为了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茶产业,除了提供“田间课堂”、集中培训等形式,该县供销社还定期邀请桂林茶研所的专家免费提供优质茶苗、免费提供茶园管理技术服务,从种植、管理、采摘、制茶、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升,茶产业带来脱贫效应也不断扩大。绿茶茸毫披露,香气清高,红茶芽毫显露,馥郁持久,富含“硒”元素的雷电山茶叶饱含福寿文化天然成分,不久,雷电山系列茶叶将成为擦亮“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图为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图为邀请专家手把手教茶农茶叶发酵技术
页:
[1]